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住房城乡建设行业科技创新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桂建发〔2018〕7号)_「松汇智企」

城市

  • 推荐城市: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资讯建筑资质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住房城乡建设行业科技创新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桂建发〔2018〕7号)
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住房城乡建设行业科技创新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桂建发〔2018〕7号)
发布者:松汇智企 点击: 发布时间:2021-02-26

来源:广西住房城乡建设厅网

各市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各委、局,各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住房城乡建设科技创新“十三五”专项规划的通知》(建科〔2017〕166号)精神,充分发挥建设科技对住房城乡建设行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加快推进我区建设科技工作,增强住房城乡建设领域科技创新能力,推动我区住房城乡建设行业科技成果转化,提升全区住房城乡建设行业科技应用水平,我厅制定了《住房城乡建设行业科技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广西壮族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18年5月25日

住房城乡建设行业科技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住房城乡建设科技创新“十三五”专项规划的通知》(建科〔2017〕166号)精神,充分发挥建设科技对住房城乡建设行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加快推进我区建设科技工作,增强住房城乡建设领域科技创新能力,推动我区住房城乡建设行业科技成果转化,提升全区住房城乡建设行业科技应用水平,现制定指导意见如下。

    一、加强住房城乡建设行业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意义

    加强住房城乡建设行业科技创新是推进住房城乡建设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客观要求,是促进住房城乡建设行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我区住房城乡建设领域科技工作基础相对薄弱,行业整体科技水平较低,专业人才数量较少,高端人才严重匮乏,科技对住房城乡建设行业发展的贡献率不高。目前,全区施工企业建成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仅有十几家,多数房地产开发企业缺乏技术集成能力,住房城乡建设领域缺乏自治区级科技重大专项经费支持,自治区级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立项数量也与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对全区GDP的贡献不对等,导致住房城乡建设行业每年获得国家、自治区级科技奖项较少,与其他行业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与我厅承担的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低碳及绿色发展等重点工作任务极不相称。为此,必须切实提高住房城乡建设行业科技创新对引领行业发展重要性的认识,加强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发工作,依靠科技创新实现关键技术的突破,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建筑业发展水平,培育发展新型建筑产业,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加快推动住房城乡建设行业结构性改革,实现住房城乡建设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住房城乡建设行业科技创新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

    (一)总体思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全国和全区科技创新大会精神,以及《住房城乡建设科技创新“十三五”专项规划》《广西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和《广西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紧紧围绕我区住房城乡建设行业发展需要,准确把握影响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的规划、建设、管理等关键环节,谋划住房城乡建设行业科技创新发展新途径,探索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科技创新平台为基础,以科技领军人才队伍为支撑,以市场为导向的科技创新体系,激发住房城乡建设行业创新活力,加强行业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升行业整体水平。

    (二)主要目标。到2020年,全区住房城乡建设行业科技研发创新的机制更加完善,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创新环境更加优化,基本形成以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体、平台为基础、人才为支撑、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培育一批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培养一批高素质建设科技人才,新建一批国家级或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编制一批设计、施工、验收等技术标准、设计图集、技术导则,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获得一批国家级、自治区级科技奖项,转化一批具有前瞻性、引领性、实用性的住房城乡建设行业科技成果,推广一批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住房城乡建设行业科技总体实力达到全国中上水平,切实发挥科技创新在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

    三、加快推进住房城乡建设行业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创新

    紧紧围绕《广西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确定的重点任务及重大工程,着重开展城市规划、城市建设、村镇建设、住房建设、工程建设、建筑节能、绿色建筑、绿色建材、建筑工业化等领域重大课题研究,加快研发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和环保为主的建筑业先进适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促进住房城乡建设行业科技进步和建筑产业转型升级。

    (一)加强城乡规划与城市设计创新。研究基于大数据的多规融合技术,研究“多规合一”的技术导则和操作平台,建立城市空间规划“一张蓝图”技术体系,完善城乡规划设计数据库。开展城乡规划全过程和规划实施全过程的评估、监督及管控技术研究,解决各类规划自成体系、内容冲突、缺乏衔接等问题。开展城市与城市群综合交通、用地布局、空间结构、功能组织的优化配置与虚拟仿真技术研究,研究城市设计与城市风貌管控、城市修复、旧城和老旧街区、棚户区及“城中村”改造更新技术,以及城市生态规划与景观构建技术。开展城市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方法和相关技术、城镇旧住宅改建(扩建、翻建)相关技术、传统建筑修缮与延续工程技术和标准规范、区域性历史文化资源保护技术、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动态实施评估技术、风景名胜区规划与监测评估方法等研究,推动历史文化风貌延续与特色营造的理论与技术方法更新。

    (二)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技术研究。开展城镇供水安全保障技术研究,重点开展城镇安全供水预警和监测技术、供水管道和地下水管智能检漏技术、“智慧水务”管理系统研究。开展城镇污水、污泥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黑臭水体治理技术及装备、城镇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与无害化处理相关技术设施设备研究,重点研究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提升技术、污泥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技术以及生活垃圾生物处理、填埋、焚烧等工艺处置技术。开展建筑废弃物开发生产新型墙材技术研究。开展海绵城市设计、建设与实施技术研究,重点研究城市雨水自然积存、渗透、净化技术和城市生态雨水控制与利用的关键技术,编制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技术标准。开展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规划建设、运行维护及应急防灾技术研究,编制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和工程消耗量定额。开展城市排水防涝模型、预警预报风险预测评估、运行调度等技术,城市地下管线监测预警、无损探测与修复技术,以及城市桥梁智能监测、灾害预防与快速诊断修复技术研究。开展城市轨道交通和停车场建设运营技术、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质量安全保障技术研究。

    (三)加强村镇建设技术研究。加强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置技术及工艺设备研究,开展农村改厕改厨改圈与污水处理集成技术研究。推进农村建筑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适用应用技术的应用,加大对农村有机废物资源化利用。传承与创新传统村落建筑建造方式和技术方法,在村镇传统建筑安全性鉴定、加固维修、灾后修复、节能改造等方面加强技术研究。开展节能绿色农房建设集成适用技术研究,将农村绿色农房建设与乡土特色建设、资源环境建设、节能环保技术相融合,不断提高农村住房舒适性和居住品质。

    (四)加强住房建设管理技术研究。完善全区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健全全区房地产开发项目、商品房交易、存量房网签备案等数据,建立房地产信息共享平台,推动信息数据互联互通,建立全区房地产市场运行监测指标分析模型,完善房地产市场宏观监测预警系统,加强信息和基础数据的整合、监测和分析,建设完善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性住房分配运营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全区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和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实时监测,促进房地产市场规范化。加强住房公积金信息化建设,全面推进《住房公积金基础数据标准》贯标、接入银行结算应用系统,完善住房公积金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和监管信息系统建设,规范住房公积金管理信息公开披露,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畅通网上业务办理渠道,提升信息化服务水平。

    (五)加强工程建设技术研究。开展绿色施工技术研究,重点开展施工现场扬尘、噪声和固体废弃物控制技术研究,改善施工环境。开展“互联网+”环境下的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模式、工作流程、协同工作机制和标准体系研究,构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工程总承包项目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开展企业管理信息化研究,加强BIM技术应用软件研发,推进BIM技术在工程项目规划、勘察、设计、施工、运营、监管等各环节中的应用,全面推广BIM技术。推动基于BIM+GIS技术的管理信息云中心的建设,并与相关部门的工程审批及业务管理平台相融合。完善建筑业信用评价体系,加强事中事后动态监管,规范行业管理和从业人员行为。开展适应不同结构特点和保温隔热要求的围护结构施工技术研究,研发墙体保温与结构一体化及现浇混凝土夹芯板施工技术。开展工程施工安全技术研究,重点研究施工过程中高大模块支撑、深基坑支护、大型结构工程的施工作业的监控技术和安全评估技术。开展以“四节一环保”为核心的绿色施工成套技术、施工工法和施工工艺研究,完善绿色施工标准规范,建立绿色施工管理与评价体系。

    (六)加强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技术研究。开展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技术和建筑节能集成技术研究。开展建筑节能监测系统标准化工程技术体系研究,加大节能监测数据研究分析,加强建筑能耗监测平台建设与维护,建立可持续的自治区与市级平台运行管理办法。开展既有住宅区适老化、低能耗改造技术,突破性能导向的建筑监测及运营管理关键技术、隔震减震和建筑物寿命提升技术、停车设施升级改造技术研究。研究制定建筑全生命周期能源消耗标准定额,研究建立建筑能耗定额管理机制,研究制定符合我区实际的装配式建筑的工程造价和定额体系。开展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耦合技术研究,重点加强对空气源、地表水源、污水源热泵等技术研发及应用,开展可再生能源项目后期评估和高效运行维护研究。研发具有地域特征和文化传承的绿色建筑整装成套技术和产品,发展新型高性能建筑结构体系和机电设备系统。开展绿色建筑设计、施工、运行及后评价关键技术和技术导则研究,加强绿色建筑信息化研究。加强绿色建材开发应用,研发适用于装配式建筑的轻质、高强、保温、防火,且与建筑同寿命的新型墙体材料及围护体系,加强外墙保温隔热新技术、新材料和新产品研发,研究建筑保温隔热与结构一体化、保温装饰一体化等外墙技术产品,开展建筑外墙保温隔热施工工艺、施工技术研究。

    (七)加强建筑产业现代化研究。研究装配式建筑体系的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应用等方面的关键技术,建立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施工方法、竣工验收、维修维护等标准规范研究,构建装配式建筑的设计、施工、检测评价技术体系。加强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及构配件研究,重点研究适应装配式建筑需求的预制框架梁柱、叠合楼板、内外墙板、预制楼梯、阳台等部品部件,以及与之相配套的施工连接构造技术、生产施工设备和机具等。开展基于BIM模型和物联网的装配式建筑的生产、运输、智能模拟、现场组装与施工现场管理的综合平台研究。开展装配式建筑与建筑节能技术融合研究,重点开展装配式建筑外墙保温与结构一体化研究、可再生能源与装配式建筑一体化研究。

    (八)加强建筑行业标准体系建设。加强我区建筑工程地方性标准、配套技术标准、应用规范以及标准设计图集的编制工作,扩大标准覆盖面,健全建筑行业标准体系。加快编制城市规划、城市建设、村镇建设、住房建设、工程建设、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等领域地方标准和工程建设标准,及时完善与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等相适应的施工操作手册、施工工法、技术规程和应用图集。全面推进建筑工程建设现代化配套定额编制,研究制定工程定额编制规则,修订完善广西工程量清单计价配套措施,建立工程定额全面修订和局部修订相结合的动态调整机制,健全工程计价活动监管机制,构建工程造价咨询行业诚信体系和科学合理的工程计价依据体系,为建筑工程市场提供基础保障。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住房城乡建设行业科技创新协调工作机制。建立住房城乡建设行业科技创新和科技转化机制,定期召开住房城乡建设科技工作会议,确定住房城乡建设行业科技研究方向和主要内容,解决科技创新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统筹安排各行业研发项目,科学编制科研项目研发指南,明确建设科技创新要求。组织行业专家对申报项目的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进行评审,遴选一批科技含量高、示范效果好的科技创新项目。

    (二)拓宽资金投入渠道,加大建设科技项目支持力度。加快建立以财政科研经费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科研机构积极参与的建设科技投入新机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积极争取国家和自治区科技创新支撑经费,鼓励建筑企业申报科研项目,重点推荐发展前景好、效益高的科技创新项目纳入研发对象。加大社会资本投入力度,鼓励建筑龙头企业建立科技发展基金,专项用于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研发和更新,切实增强建设科技创新研发能力,发挥行业开展科技创新的能动性。

    (三)强化政策引导,促进建设科研成果转化。加强住房城乡建设领域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的转化,大力推进科研成果的实践应用,提高科技成果产出转化效率。制定发布《建设领域的新技术、工艺、材料、设备和产品推广使用目录及能源消耗高的技术、工艺、材料、设备和产品限制使用、禁止使用目录》,引导新技术、新产品在各类示范工程的推广应用,城市规划区内各类工程建设项目应选用5项及以上的推广技术。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技术转让所得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和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建设科技队伍素质。制定和实施人才战略,优化和完善住房城乡建设领域专业技术型、技能型和管理型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机制。完善住房城乡建设领域专家委员会和专家库,聘请区内外建筑行业专家、高校教授和区直有关部门管理人员,为科学制定住房城乡建设领域科技发展规划、年度建设科研课题研究指南等工作提供智力支持和决策咨询。鼓励支持企业建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及科技研究开发机构等科技创新平台,积极引进高端专业技术人才,建设一支技术精湛、素质优良的建设科技高层次人才队伍。加强人才信息建设,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支持采取股权激励、期权分配、技术入股等形式,奖励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发挥教育培训在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作用,鼓励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各行业主管部门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合作培养研究型人才。完善在职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岗位技术培训等制度,加强业务培训,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科技素质。

    (五)加强协同发展,加大建设科技交流合作。建立与区内外政府机构、民间团体和企业之间的双边或多边交流合作机制,建立知识产权权属和利益分享机制,完善科技成果合作共享机制。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开展产学研活动,充分利用区内外智力资源,以考察访问、学术交流、合作研究、基地建设、资源共享、共同开发、技术转让、人才培养等形式,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并加以消化、吸收和创新,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发挥行业协(学)会的作用,加强协作,及时收集行业相关信息,大力开展科技创新,努力提高我区住房城乡建设行业科技工作水平。

    (六)开展科技示范工程建设,充分发挥示范工程带动作用。充分发挥建设科技示范工程的创新载体和示范带动作用,积极组织实施各种类型的建设科技示范工程项目。各市每年要选择一批新建建筑作为科技示范工程,在项目设计、施工、检测等各阶段开展各类技术的集成应用。通过典型示范项目的应用和实施,加强对工程建设的科学理论、技术工艺、产品装备及其集成技术进行技术性验证,做好示范工程项目的评估与鉴定,总结分析示范工程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编制示范工程推广应用技术指南,形成一批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案例,为全面推广新技术和集成技术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七)加强科技创新宣传引导,营造行业科技创新氛围。各地要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及网络、微信、微博、客户端等新型传播手段,通过科技活动周、节能宣传周等展览活动载体,搭建建设科技研发服务、信息咨询、技术交流、成果转化等公共服务平台,构建立体化科技创新宣传格局,及时推广建筑领域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宣传科技创新的优惠政策和科技成果,发布科技创新信息,普及科技创新知识,交流建筑行业科技创新好的经验和做法,促进科技创新信息共享和政企互动,实现住房城乡建设行业科技资源整合,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社会舆论氛围。

【松汇智企】提供代理记账、公司(工商)注册及税收筹划等企业财税服务等问题,请咨询客服或添加客服微信(WDYY809),松汇智企提供一对一服务,免费沟通帮您解决财税难题。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发布的文章皆遵循版权声明,如果没得相应的授权,禁止转载,同时对于本网站所发布的文章,如若有涉及版权、声誉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并提出问题,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后根据相关规定及时处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