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集出台的资质政策改革下 对建筑企业意味着什么_「松汇智企」

城市

  • 推荐城市: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资讯建筑资质密集出台的资质政策改革下 对建筑企业意味着什么
密集出台的资质政策改革下 对建筑企业意味着什么
发布者:松汇智企 点击: 发布时间:2021-03-05
: 密集出台的资质政策改革下 对建筑企业意味着什么

在当今中国,与其说资质是企业力量的认证书,不如说资质是建筑市场的“入场券”。在中国睁开建筑施工活动,资质不可或缺,只需拥有它,能力在其允许的行业范围内从事干系建筑活动,结束项目竞标。

资质的等级、类别、范围关系到企业在建筑市场中的竞争地位与能力,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与成长。

一、民营建企数量上超80%,

持有的特级资质仅占1/3

目前建筑行业资质较高的企业多为央企、国企,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完全可以说是多数特级、一级资质集中于大型建筑央企、国企,多数特级、一级资质集中于地方企业,多数民营建企持二级、三级资质长期徘徊在低端建筑市场。

据最新统计,结束2017年4月份总承包特级企业资质算计479家、资质数量算计575个,四特(央企4家)、三特(央企21家)、双特(央企35家,国企11家)企业均为央企与多数国企。

四特、三特、双特资质企业没有一家民企,似乎那些民营建企连抱负的资格都没有,央企仍旧是占据主导地位,同时我们更要认清一个实际“目前建筑企业数量超8万家,民企占比超80%”,等因此数量占比80%的民企仅持有1/3的特级资质,这样的环境竞争利害一目了然,也就构成为了“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场所场面,甚至部分中小建企永无翻身日。

二、一方大谈淡化资质,

一方资质申报经过进程越来越难

我国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履行的建筑业资质轨制,对于当时尺度行业行为、助推民营建筑企业成长,使各种所有制建筑企业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绝对公平地在市场上睁开竞争,确切起到了一些历史性的正面浸染。

然则随着比年建筑市场的全面凋零,建筑行业间这种不均衡成长的成就日益突出,现行资质轨制曾经被异化,甚至成为了阻碍建筑业成长的一大成就,国家也熟悉到了这一点。

为了扭转这种场所场面,早在2014年7月,住建部出台《推进建筑业成长和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坚持淡化工程扶植企业资质、强化个人执业资格的改革方向。

2014年以来建筑业企业资质的确有一些调度改变。比如:

1.新资质尺度大幅缩减了专业承包资质项

2.取消了特级资质和一级资质尺度中承包下限的限制

3.劳务分包资质世界试点,多地取消了劳务资质

4.住建部印发的《住房城乡扶植事业“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到:深入推进扶植工程企业资质行政审批轨制改革,校勘完善企业资质尺度,科学设置考核目的,减少资质数量。

同时,国家正在大力推进工程总承包,这也带动了建筑工程企业积极申报施工总承包资质的热潮。

去年住建部出台《住房城乡扶植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工程总承包成长的若干意见》明确:深入扶植项目结构履行办法改革,履行工程总承包制。在今年又出台《建筑业成长“十三五”规划》更是将加快推进工程总承包列为重点任务。

一方面哀求淡化专业资质,一方面又抬高总包资质进级门槛。哀求资质的企业增多。可见资质哀求越来越难。

三、总承包垂垂演变为总操纵

导致行业间竞争更激烈

现阶段的建筑市场就是“弱肉强食”的时代,一切的政策都是为了尺度建筑市场的成长,但实际运作中却发生了变革,更像是在坚固大型建筑企业的“统治”地位,因为工程古迹方面大型央企、国企占据绝对的优势。

而企业工程古迹直接影响工程总承包资质,这就构成为了一个怪圈:没有古迹,就没有资质;没有资质,就接不到工程,何谈古迹。

对于拥有多个一级、特级资质的国企央企来说,淡化资质不等于取消资质。当资质申报越来越难,无异于抬高了建筑市场承包工程的门槛。物以稀为贵,国企央企手中的入场券会升值,绝对来说承包工程也会更容易,因为资质方面曾经刷下去一批中小企业,这也就导致招招标市场的竞争愈演愈烈,“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曾经是普遍现象,多数招标市场中仅极多数的民营建企能有资格参与竞标,竞标还未开始就曾经猜到了结局,在这些以央企、国企为主导的大市场下,胜出的几率几乎是零!

纵观近两年的政策,住建部一壁是哀求淡化企业资质,另外一壁又在强化大型企业特级资质的“操纵”地位,似乎总承包资质慢慢蜕酿成为了“总操纵”,竞争压力变得更大,而对那些大型建筑央企、国企则影响不大,市场会将那些中小建筑企业拒之于千里之外,“没活干等死、有活干找死”,尤其是民营企业和更生企业的存活机会更加渺茫,这样的现状卖力不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

市场就是建筑企业的根本,而那些被挤出市场之外的中小民企,政策的出台本质都是为了尺度建筑市场,使之向着更好的方向去成长,但实际的成长却并非我们猜想的那样,淡化资质使得民企经营多年艰难争取的资质似乎成为了一场空,而随后又出台政策大力推进工程总承包,一时间又在强化央企、国企的统治地位,中小企业垂垂成为弱势群体,为求生存结果就是不惜一切代价。这些负面消息一出,各大媒体大力大肆报道,可产生的根源在哪里?成就的根本如何解决?这些才是我们要思考的。

四、从企业资质数据来看

建筑企业的“成长”现象

我们也能从上述的分析中看出,目前岂论是建筑业的大环境还是国家的新政策对民营建企是极度不公平,也是极度不利的,就像如今推出PPP情势,其本意之一是在新一轮基础设施扶植中吸引民间成本,然则放眼望去,目前的现状却是PPP已成银行的海洋、央企的饕餮大餐。纵观全体PPP市场,毫不夸张的说有些项目的招标条件和规则,就是为央企、国企量身定做的。“比喻,有的PPP项目只需4亿-5亿元,却哀求社会成本要有100亿元净资产。”试问有几家民企能达到?

再者,中小民企资金力量弱,银行方面根本不愿意为民营企业假贷,谈之色变,以是纵然是有机会拿到PPP项目也无力参与融资,导致民企的“求生之路”愈发艰难。

根据网络公布的数据,2016年全年共成交了2.35万亿元PPP项目。

在PPP市场中央企、国企是中小民企的3倍,民企仅占得一小部分,为数更多的民企只能在远处割肉医疮,这种“潜规则”或许导致了建筑行业的成长成长。

而建筑企业的资质等级与尺度似乎又预示着新一轮的“洗牌"时代又开始了,淡化了专业资质即“小资质”,却强化了总包资质即“大资质”,受益的总是极多数的企业,数量超80%的企业受到冲击难以成长,甚至多数中小企业将走向灭亡,这难道不是一种“成长现象”么?

我们总是在想行业间的均衡成长,总是寄希望于国家扶持,政府出台政策出发点是好的,但卖力正履行往后却创造最终的结果并非绝对的公平。所谓“抱负很丰满、实际很骨感”,资质改革最终可否能从根本上解决各企业的成长制约,还需时间来证明。

 

【松汇智企】提供代理记账、公司(工商)注册及税收筹划等企业财税服务等问题,请咨询客服或添加客服微信(WDYY809),松汇智企提供一对一服务,免费沟通帮您解决财税难题。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发布的文章皆遵循版权声明,如果没得相应的授权,禁止转载,同时对于本网站所发布的文章,如若有涉及版权、声誉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并提出问题,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后根据相关规定及时处理。
相关推荐